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.jpg
慢公司与快时尚
文章来源: 2013-12-09


本刊记者  赖松
 
    喜欢读点闲书、看个闷片儿、听听音乐、聊点时尚八卦的人,基本都知道一个叫“豆瓣”的网站,它是一个汇集了图书、电影、音乐、购物、美食、时尚、娱乐等生活方方面面的大众线上社区。这个所谓的文艺青年聚集地,在一批年轻的服装设计师圈子里也颇受关注。
    豆瓣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,它在行业内被视为“慢公司”的典范,不仅是在发展速度上相比那些如狼似虎的互联网企业显得慢条斯理,而且创始人杨勃也是一个温吞的人,记者所认识的豆瓣员工大多亦是如此。
    本质上讲,喜欢追逐潮流、制造时尚的服装设计师在豆瓣上能获得猎奇的快感,但是从公司文化到产品内容无处不在的“慢精神”似乎和时尚行业推崇的“快哲学”有着与生俱来的冲突。年轻的服装设计师热衷承载了“慢精神”的产品,多少源自其内心对“慢”的渴望,因为生活节奏越快、工作压力越大的年轻人更愿意为“慢”买单。
    那么,“慢精神”在追求速度的时尚行业中能带来什么价值?首先,“慢公司”创造价值的方式和设计师品牌的商业模式有几分相似,我们所熟知的设计师品牌往往和倡导大工业批量生产的“绝对民牌”在商业模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:前者看重对现有用户商业价值的挖掘,强调用户黏性,且拒绝单纯地依靠用户数量的增长带来更多利润。
    其次,“慢公司”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,其团队对产品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,既讲究产品的商业价值与实用性,又强调其必须带有“文艺范儿”的艺术属性。事实上,设计师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此,快时尚推崇的多快好省概念恰恰是扼杀产品气质的毒药。
    第三,“慢公司”面对目标客户群体,骨子里多少带点文艺气息,所谓小资的“小”从来都和大多数扯不上关系。因此,“慢公司”之于时尚行业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背后的这套慢的哲学:依照慢且稳的自身节奏,尊重既定的经营策略,以质取胜。不过,刻意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是设计师品牌的大忌,最好以适当的机遇走向更多的潜在人群。唯此,才能揭示“慢精神”创造的产品内涵,体现设计师品牌的价值与文化。
 
《纺织服装周刊》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纺织服装周刊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纺织服装周刊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:010-85872143
 
相关文章
更多资讯
组织架构 | 版权声明 | 订阅中心 | 联系我们 | 诚聘英才 | 关于我们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《纺织服装周刊》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
京ICP备11016217号-19 京ICP备11016217号-23 京ICP备11016217号-26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